包校中学部建校故事

日期:2022-09-09
作者:包玉刚实验学校
观看人数:


        从武定西路的小学部校园,到松江区泰晤士小镇旁的校园,再到虹桥路的初中部校园,一路走来,创办人对校址的选择始终保持着谨慎的态度。如何选择一处环境优美、灵气涌动的校址,为师生创造一个高雅、静谧、和谐的生活与学习空间环境,让创办人着实费了一番心力。


为中学部寻找家园 


        包校经过十多年上下一心的努力,松江高中部已构建出了其独有的文化和气质,学生人数也从2011年最初的75名成长为400多名。在2017年初中虹桥校区启用后,松江的校园正式成为高中校园为九至十二年级的学生提供寄宿和走读服务。然而,翻看十五年前的记忆,松江校区的选址并非一帆风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许并不知道包校中学部校址最初设在上海金山区。十多年前,创办人在走访了上海的三四十个地点后,最终被金山的美景所吸引,希望将当时的中学部校园建于此处。


2008年包玉刚实验学校金山校区奠基仪式_web.JPG


        然而,在金山校区开始投入建设后不久的2010年7月,由于一些外部因素,校区无法继续使用。这对于当时的创办人和领导团队来说犹如当头棒喝,且不说已经投入的建设经费全部付之东流,就光是在仅一年的时间里找到并建立一所能够承载所有中学学生的校园也绝非易事。


        幸运的是,在一次与松江区政府领导的会面中,包陪庆理事长谈及了当时学校面临的困境。松江区政府领导立即邀请包理事长参观了即将建成的一处中学校址 —— 也就是今天高中部松江校区的校址。在参观了校园后不久,创办人就决定将这一景色优美,远离城市喧嚣的地点定为包校的中学部校园。


包陪庆理事长在松江工地上研究如何抬高图书馆的沉降地2012_web.jpg

包陪庆理事长在松江工地上研究如何抬高图书馆的沉降地


        校址确认后,校园的改建工程随即开始,工程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将校园改建成“包校标准”,工程项目团队对校园的整体结构,走廊门窗以及草坪绿植都进行了改造;与此同时,还为游泳池的天花增加了吸引和保暖功能,并解决了图书馆的沉降问题等。最终在短短一年时间,松江校园如期启用,按原计划在2011年10月顺利迎来了刚从小学部毕业的孩子们。


三位创办人在松江校园启用庆典 (2)_web.jpg

三位创办人及松江中学校区团队共同庆祝建校


        自松江校园启用以来,学校每年都会投入充沛的资金升级校内设施设备,例如,在近几年的暑假对师生宿舍、餐厅、室外体育场以及消防设备等进行了全面翻新。



新文化新体验 


        在中学部建立的最初五年,中学部创校校长贾桐林带领团队,为包校学子营造了浓郁的学术氛围,创建了一套完善的寄宿项目和课外活动体系,并打造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在包校三大教育使命的引领下,贾桐林校长为包校中学部的创校书写下了完美的一笔。



全新的课程设置 


        作为一所带有实验性质的学校,包校相较于传统学校在教学上有更大的灵活性,所以在创校初期,学校就为打造适合包校学生的课程体系而做出诸多努力。其中首要的就是要符合政府对课程设置的要求,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日后在海外求学而做好学术和语言上的双重准备。而幸运的是在各级政府和直属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包校在2014年被市教委批准成为首批试行国际课程的21所上海普通高中之一。


        为了实现包校发展全人教育的理念,并综合考虑了学生未来发展的多元化,学校在深思熟虑之后确定了适合包校学生的课程,IB文凭课程(IBDP)。该课程内容严谨,且能够在各学科领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并且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确定IBDP课程为十一至十二年级的课程后,紧随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帮助学生从中国国家课程过渡到IBDP课程?在经过多方考证和研究后,最终包校选择了IGCSE课程。为此,学校特意聘请了包括Lee Sanders和Jayne Lund在内的精通IGCSE和IBDP课程的教育工作者,来帮助学校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两位老师也在学校成功申请IGCSE和IBDP相关认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Whole-school-IB,---small.jpg

中学部师生共同庆祝包校获得IB认证


        在松江校区创立之初,导师团是学校不可或缺的助力,甚至时至今日,他们仍旧在各个校区为教师们提供支持。这些导师们都是有着丰富经验以及卓越成就的教育工作者,不论是对国家课程的实施,还是对教育理念的落地,或者是优质资源的分享,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导师们都倾囊相授。



发展全人教育


        全人教育在强调修心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学生身体素质以及精神层面的发展。因此,当教学团队在筹备整个中学部课程时,尤为重视课外活动以及寄宿项目的设计。比起走读制学校,包校作为一所寄宿制学校,需要设置数量更多、种类更多样的课后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11_web.jpg


        此外,在中学部的整个设计和筹备过程中,包校还特别融入了英氏寄宿体系,旨在为学生提供活动丰富同时又有各种支持的住宿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够不断学习,获取技能,例如独立、主动和合作等。与传统的中式寄宿学校不同的是,包校决定让教职员工也住进学生宿舍楼,并担任宿舍家长的角色,从而能够在言行等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建立更加紧密的师生关系,同时让整个学校都树立更加广泛的社区意识。


IMG_9787_web.jpg



独特的文化融合 


        在包校的办学使命中,既要传承中华文化,同时也要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因此如何创建一个双语、多文化相融合的校园环境,也是中学部在创立之初所面临的挑战。为了创建一个真正有凝聚力的社区,从教师开始找寻共同点以及夯实包校核心文化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学校领导层付出了诸多努力,来促进中方教师与国际教师的沟通交流。


IMG_0193_web.jpg

创校校长贾桐林与十二年级毕业生一起在智氧阁


DSC_9315_web.jpg

贾桐林校长在每周的中学集会上敲响铜锣,预示新一周学习的正式开始


        时任中学部校长贾桐林希望为教师们营造出一个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学习者的氛围。一方面,外教们从中方教师那里了解更多关于中国的知识,例如语言和文化。另一方面,中方教师也可以更深入地学习西方的教学方式。随着时间推移,在创校团队里逐渐形成一种以成长为核心的合作文化,并不断影响着新加入到教师队伍的成员们,形成了属于包校的传统。


        “包校是一所崭新的学校,甚至是一类从未有过的学校,因此对我们来说在很多方面都非常新奇。对我自己来说,能够与这个团队一起为之努力,是一件非常自豪和骄傲的事情。在此之前我从未有过类似的经历,能够与这样优秀的团队合作,创建如此独特的学校。我坚信,这所学校能够长长久久地发展下去。”


——贾桐林, 原中学部创校执行校长



首届毕业生


        2017年,松江校区迎来了首届高中毕业生,同时也见证了第一次IB成绩和大学申请结果。同学们众望所归,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平均分为34分,高于全球平均分29.8分;取得40分及以上的学生占到12%,远高于5%的全球平均水平。尽管彼时的包校还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却有众多世界知名学府向毕业生们伸出了橄榄枝,例如美国的常春藤盟校、芝加哥大学、罗德岛设计学院以及英国的牛津大学。


IMG_2293_web.jpg

Paul Wood校长为包校2017届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


2017年第一届包校高中学生毕业典礼_web.jpg


2017年-包校首届毕业生_web.jpg

2017年包校第一批毕业生顺利毕业


        随之而来的,是首次高中毕业典礼在松江校区隆重举办,由时任高中校长(2015-2018年)Paul Wood组织并主持。整个典礼融入了相当浓厚的中国元素,例如来自包玉刚先生家乡宁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舟山锣鼓的表演。


        “在我看来,那些从创校起就跟随包校一路走来的家庭,不仅是勇敢的先行者,他们对创办人的愿景充满信心,无论何时,哪怕学校在发展道路上面临挑战,他们也都坚定地与我们并肩同行。”


——Paul Wood, 原中学部执行校长(2015-2018年)



如您也有属于自己的包校故事,请点击这里与我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