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ing from Hong Kong in striving for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Date:March 30,2015
Author:YK Pao School
View: 0

Learning from Hong Kong in striving for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文汇报:倪梦璟

 

Combining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curriculum is a never ending topic in education. A student's all-rounded development is undoubtedly the future of education. Teaching morals and knowledge is important, as is good character, the core of education.


      “你把我击落,但我不会倒下。我是百折不挠的钛合金!”在一个微寒而晴朗的早上,一群学生在例行晨会结束后高声歌唱,而在激昂的气氛中,现场师生跟着合唱起来,学生们涌到操场前方,骄傲地举起手中的彩色纸牌:“对欺凌说不!”原来,这是上海包玉刚学校正在进行的一堂品格课程,以歌舞的方式唤起公众对校园欺凌问题的关注。

 

2 resize

 

      说起包玉刚,无论是港人还是内地居民,可能并不陌生。世界船王、获英女王授予爵士、担任过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香港回归之时,包玉刚更发挥了重要桥梁作用。而包玉刚实验学校正是于2007年以包玉刚之名,由其女包陪庆为首在上海创办。以传承中华文化,拓展国际视野为使命。包陪庆表示,多年来,学校在国际交流、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均取得不错成绩,而在内地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包校亦可谓是先驱。

 

      谈及内地教育,与之相关的争论一直层出不穷。其公平性、内容及方式方法多年来更饱受争议。作为港人创办学校,面对不少学校、学生只重分数的现象,包玉刚学校校长吴子健独家接受本报访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介绍了学校的经验。

 

3 resize

 

      吴子健坦言,由于人数众多,教育资源不均匀等原因影响,内地学校的质量可谓参差不齐。但是,从教育的本质来说,全能发展绝对是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品德与知识的教导缺一不可。他表示,若拿包校为例,学校有一门特别的课程,即品格教育课,重点在于塑造学生的道德观,并学习和掌握那些只在课堂外,通过人际交流才能获得的技能。“成绩不能展现学生的全部,优秀的品格亦该是教学的核心。”据悉,学校自实施品格教育以来,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不少学生甚至自发去其他地区举办课后辅导项目,帮助缺乏教育资源的地区学校提供课外活动课程,且该活动并非由学校组织,完全是学生自发安排。吴子健表示,这些行动其实正展示了学生的良好品格特征。

 

教育应非营利 中西融合市场大

 

      大部分民办学校的费用颇高,已经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吴子健表示,教育并不是一种营利的事业,教书育人才是学校的根本,而不是为了赚钱。但是,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撑,教育亦不能发展,因为优秀的老师、齐全的教学设备,无一不需要花钱。吴子健坦言,就自己学校来说,学费、住宿费等各项费用确实不低,但因为学校的教学投入亦不少,所以其实并无盈利。“民办学校的好坏,是靠家长用脚来投票的”。他表示,这意味着只有好的教育质量才能吸引更多的生源,才能将学校做好壮大。

 

3 resize

 

      而作为一家有着港人投资背景的学校,吴子健表示,学校在课程改革、中西课程的融合方面亦借鉴了香港,包括国际私立学校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本身就汇集了各地区、国家的优秀经验,而在教育方面,香港的某些教育理念更是值得学习。所以,在学校里开设中西课程,是与国际接轨,更是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开拓了国际视野,“中西课程的融合是教育永远的课题”。吴子健还强调,有些学校、家长将升学率作为评判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以分数来判断学生的好坏,而其实无论是公立学校或者民办学校,全能发展才是学校的主题,教育“来不得急躁”,需要十年、二十年后才能看出这个学校、学生是否“成功”。

 

1 resize

 

      对于学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吴子健表示,“当然希望政府给予更多的支持”。他认为,虽然民办学校与公立学校不同,但是同样参与了义务教育的过程,希望政府要“给政策”。即使政府已经越来越关心民办学校,但吴子健认为,更希望相关部门机构能给予多一些理解,提高对民办学校的投入。

 

(转载自文汇网,作者倪梦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