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文化 | IB戏剧,探索京剧魅力

日期:2022-11-18
作者:包玉刚实验学校
观看人数: 0

       国粹京剧是沉淀了中华民族审美习惯和文化传统的艺术瑰宝,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它将历史、文学、表演、音乐、舞蹈、武术、杂技、服饰、美术等融为一体,凝练升华,代表了中国传统表演艺术发展的最高水平。


京剧艺术进校园


       11月13日,来自上海戏剧学院徐佳丽老师、上海戏曲学校一级教师高颖以及戏剧专业学生,一同带领包校十六位IB戏剧同学深度探索了京剧的魅力,教授学生京剧表演的基础元素和经典片段。


       活动开始,来自上海戏曲学校曾获全国比赛一等奖的戏剧专业学生为大家带来了一段精彩的戏曲片段展示,引来了学生们的阵阵赞叹。随后男女生分成两组,由高老师和徐老师分别授课。


       “参加课程的包校学子们,表现出对中国传统艺术极大的尊重和好奇。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了解中国国剧京剧艺术是极其有必要的。首先,无论未来在何处发展,了解自己祖国的文化艺术,都可以为自身建立一个强大的文化身份。其次,对于选修戏剧课程的学生,京剧艺术涵盖了唱念做打各种表演技巧,在训练演员方面,尤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 徐佳丽 上海戏剧学院


01.jpeg


       两位老师谈起京剧如数家珍,从京剧的起源和发展史,说到其在当今中国戏曲界和世界艺术中独一无二的地位。在课堂中,老师们更是将京剧的五种角色:生、旦、净、末、丑;四功五法 —— 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以及脸谱用色之讲究、服饰之华美,逐一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02.jpeg


       高老师向男生们介绍道:京剧的舞台是静态的,演员需要将舞台演活了,这就需要他们运用京剧中的四功五法来演绎眼中所见的山水鸟兽。随后高老师手把手教同学们表演了京剧剧目《李逵下山》中的一个片段,从无声的动作和眼神搭配,到配上台词,男生们把李逵演绎得颇为传神。


03.png


       而此时,在女生组,徐老师在分享了京剧的基础理论知识之后,便带领大家学习青衣和花旦是如何运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诸如紧张、高兴、不安、兴奋等的各种情绪。她分享道:在戏剧中,人物的情绪是被放大的,不仅会表现在人物的表情中,还会展现在肢体语言上。而参加此次活动的十二年级学生Petunia也说道,在过往的戏剧学习中,大家都比较注重台词的呈现力,自己在京剧课上的一大收获就是学会了如何利用肢体语言来外化人物的情绪,这和此前的学习正好形成了互补。


       “大师班拉近了同学们和京剧的距离,让我们看到了京剧的故事性,发现原来它可以很贴近生活。这让从前对京剧只能“看热闹”的我们,开始看出点了‘门道’,也激发了我想要学习更多有关京剧的知识。”


—— 十二年级Petunia 


04.jpeg


       随后,徐老师带领同学们穿上戏服,尝试运用水袖来展现人物柔美的一面。大家也跟着老师的讲解学习了戏剧《拾玉镯》中孙玉姣喂鸡的一段戏。女生们眼波流转、手抬手落,将花旦演绎得恰到好处。


05.jpeg


IB戏剧在包校


       包校在2018/19学年正式开设了IB戏剧课程。IB戏剧作为一门多元的课程,学习者无需事先学习相关课程内容即可进入学习。戏剧课程着力培养学生在戏剧表演和创作中所需要的全技能,使他们了解并学习在一部戏剧中不同职能,如创作者、设计者、表演者和导演等的作用与分工。


       IB戏剧课的评估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内部评估为“合作原创剧目”,而外部评估则分为“导演笔记本”、“研究报告”和“单人戏剧作品”,其中标准水平的学生只需要完成外部评估中的前两者即可。


       有别于其它IB学科,在IB戏剧课程中学生所付出的大量努力来源于他们自己的“探索之旅”,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的探索,学生们都能够提高各自的分析能力、发展自己思维的多样性,提高彼此的合作能力。


       “戏剧教会学生讲故事的艺术,故事可以帮助人们开阔视野、改变观点、拓宽思维、重塑心态。在故事中,蕴含着为人之道。” 高中戏剧学科组长Kobus van der Colff老师这样阐释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各样技能的出发点。在写作项目中,学生在学习表演的同时进而发展分析、总结和评论的能力。与其他学科不同,戏剧还需要学生具备相当高的灵活度与创意性,因为他们不再受限于自己的成果“正确”与否。他们需要去拥抱自由,在项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做事方法。而该课程也培养了学生的“软技能”,比如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自信心。无论学生在未来选择遵从何种做事方法,这些技能都将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坚实的基础。


       在每节戏剧课开始时,大家都会花上大约10-15分钟进行热身练习。为了更加全面地培养戏剧所需的各项技能,高中戏剧学科组长Kobus老师准备了二、三十种不同的热身小练习,在课堂上循环进行。其中包括了由加拿大演员兼戏剧表演老师Matthew Godfrey创作的名为“莎士比亚在逃”的热身活动。活动中,学生边跑边背诵《仲夏夜之梦》中角色Puck所做的最后演讲。也会随时停下来即兴表演一段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一幕,例如在经过阳台时会让同学们上演一段《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片段。这样的练习既可以锻炼学生舞台表演所需的体力,又能使其练习自己的呼吸和声音,也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06.jpeg


       京剧是IB戏剧课程“研究报告”中所要学习和探索的内容。“研究报告”要求所有学习IB戏剧的学生对一门传统戏剧进行深入研究,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演讲和表演相结合的形式,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加以展示。


       “研究报告”分为数个阶段:探究、探索、技能发展、汇报准备、成果展示和反思。在十一年级,学生们首先会通过课堂单元学习和研讨会的形式来探索世界各地的传统戏剧,以及它们各自所蕴含的艺术手法,并探讨如何这些传统表演艺术的展示方法。


       到了十二年级,学生们则会更为深入地探索传统戏剧的内涵。在正式进入京剧学习的开始阶段,Kobus老师向大家推荐了徐城北编写的《中国京剧》,让同学们通过阅读了解京剧的全貌。随后,大家需要分别设计一套完整的个人探索计划,包括在戏剧表演中如何提升和表现平衡感、力量感、控制力、专注力等等。在数月的学习中,大家做了充分的研究、探索和尝试,开始学习和练习与戏剧传统相关的技能,比如有的女生练习了如何用眼神传达情绪,男生则练习了云手和肢体拉升等。随着知识储备和身体技能的提高,学生们需要通过演讲和表演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示自己所选的戏曲片段。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每个流程和细节负责,例如:灯光、服装等。在成果展示阶段,学生要通过十五分钟演讲来介绍自己的研究、所学的知识、京剧片段展示等。在成果展示之后则是集体对整个过程的反思。在Kobus老师看来,过程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学生们在研究和提出复杂想法等方面展示出了优秀的能力,尤其还是通过第二语言完成的。


       为了使同学们在课堂外有更多探索戏剧和提升技能的机会,高中戏剧组在2021年起与伦敦音乐与戏剧艺术学院(LAMDA)建立了合作,推出了LAMDA课外活动,使同学们能获得额外的资历。同时,老师们开设的课外活动高中戏剧社和中文戏剧社也使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07.png


2018年Judge Dee的表演


       京剧大师班是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IB戏剧课程的绝佳途径。我们很幸运能够与上海戏剧学院合作,深入探索这一文明于世界的中国文化之瑰宝。


——Kobus van der Colff,高中戏剧学科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