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包校,不论是校长、老师、学生还是耕耘在这里的每一位员工,都践行着发展全人教育的使命,使得每一届毕业生都展现出了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对所选专业的投入。而包校上下对每位学生个体投入的持续关注和支持也形成了包校独有的多元、包容的校园文化。
陈一语
哥伦比亚大学,美国
城市研究和可持续发展
团结的力量
“包校有着极其包容和互相支持的氛围,我觉得在社会上任何一个角落都找不到这样的环境了。也正是这样的环境,让我的内心变得强大而笃定,因为我相信,在包校所结交的友谊和所学到的技能会帮助自己度过未来必将面临的不确定性。”
—— 陈一语 十二年级
小学时期的陈一语和她的同学们
从一年级就加入包校的陈一语形容包校社区是一个远离世俗的象牙塔,在这里不仅有自由的对话,更有真诚的相互支持。正是在这样共同成长、充满支持的氛围里,学生得到了很多的鼓励和发展。同学间的互相协作在日常的学习中处处可见。还记得在初中的时候,每学年都会有同学自主编辑、整理和无偿分享200页的全科复习资料和难题整理以及解答。在期末考试前,大家也会自发地组织一起复习,一同梳理考试重点,并以10分钟"讲课”的形式与全年级同学分享所学。
包校社区的支持还在师生之间,老师们愿意花额外的时间来解答学生的问题,拓展同学们的视野。陈一语的导师Jessica Cohen每天早上会雷打不动地给同学们发鼓励的格言,学生也会和她讨论从英文文学到人生规划的任何问题。在学术上,Jessica甚至会给所学文学作品的作者写邮件分享学生对其作品的赏析,并对作者表达感谢。
包校社区共同成长的氛围的形成,也源于学校对课程外教育的重视。在包校,不仅同学们勤奋好学、在学术上精益求精,老师们也会积极地给予全面的支持、带领学生探索课程之外的学术天地。自2019年开始,高中松江校区定期举办“学者研讨会”,让学生们有机会深入了解课堂之外的主题,拓展视野。近两年,研讨会在原先教师分享的基础上,也加入了学生的声音,开设了“学生研讨会”。
其中,由教师分享的学者研讨会每周举行一次,讨论的内容突破了课程所学,主题多样而跨学科,都是老师们自己所探索和感兴趣的领域,为的是帮助学生拓展课程中没有涉及的领域和课题;而上课形式大多采用大学的授课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不久的将来进入海外大学深造做好准备。涉及的主题包括了:“侠与中国文化”,“哥特文学和西方想象”,“潜水吧!地球母亲的生命之血” 等等。
由学生组织并主讲的“学生研讨会” 在两年前得到了推广,每月一次的讲座全程由学生主导,内容涉及了环境、哲学、心理学、基因编辑、脊柱侧弯、设计、幽默感、色彩等跨学科的话题。而作为组织者的陈一语和薄云瑄对演讲者提出的新要求便是需要在演讲中设计互动环节,赋予研讨会以“讨论”的功能。
旱地冰球 - 蜕变之美
在包校的十二年中,让陈一语感到最为骄傲的非旱地冰球莫属。她从四年级开始接触旱地冰球,并一直坚持到高中毕业,在旱地冰球的这方小小天地里,她遇到过挫折,也经历了蜕变。
回忆在初中的时光,球队里当时有两位守门员,除了陈一语之外,还有一位学长,每次球队内进行比赛分组的时候,队友会因为和学长分到一组而欢呼,这一度让她感到十分沮丧。每次回想起这段经历,她就会想尽办法磨练自己的球技。由于守门员没有特定的教练,球技的提升只能凭借自己的摸索。她的进步几乎全部来源于观摩比赛中优秀的防守和自我反思,每每在赛场上看到对手精彩的防守,她都会在赛后积极地向对方讨教。久而久之,拥有“社牛”性格的她结交了许多圈内的朋友与国内顶尖高手。
现如今,作为校队中唯一的正队长、守门员和女性,她既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也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在短时间内将长久没有参与训练的队员们从松散的状态中重新团结起来、产生归属感,便是她要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包校旱地冰球校队打进了2023全国总决赛上海赛区,并获得了亚军的好成绩。此外,在2022年,由陈一语在短时间内组建的女子旱地冰球队也获得了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的上海市中小学冰上运动会 – 旱地冰球竞标赛的高中组冠军。她坦言,当所有队员齐心冲上赛场的那一刻,比赛的结果已经不再重要,因为大家朝着同一个方向,瞄准同一个目标,这种团结的力量比结果本身更具意义。而在长期坚持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陈一语和整个队伍一起也经历了蜕变和成长。
陈晏秋
剑桥大学,英国
经济学
陈晏秋在七年级时第一次踏入包校校园,希望能够有更广阔的空间让自己全面发展,而非仅仅专注于学术。在她看来,由于包校的班级规模较小,因此老师的关注度也就更高,所以师生关系更加密切。与此同时,适量的作业让她有机会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来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对音乐充满热情的陈晏秋擅长多种乐器,钢琴、吉他、贝斯、键盘还有扬琴,无论是以前还是在包校,她都是校合唱团和乐队的成员,并且在包校多次参加音乐会及各类演出,例如国际学校合唱协会音乐节(ISCMS)。陈晏秋介绍包校课程的多样性不仅让她尝试了新的乐器,还学习了新的音乐流派。例如音乐老师Steven Incze吉他弹得特别好,这就让她有了学习吉他的兴趣和机会,之后她还在校爵士乐队和摇滚乐队里担任贝斯手。
摇滚乐队彩排中
陈晏秋喜欢在跨学科项目中发挥自己的音乐特长。八年级时,教授音乐的宋东方老师曾鼓励学生们将音乐与诗歌相结合,于是陈晏秋用钢琴、扬琴与旁白相结合的方式,为自己的诗歌作品创作了一段音乐。
“音乐是我的最爱,但因为包校实在有太多的活动和机会,所以我还尝试了戏剧和体育,包括:篮球、爵士乐队、粤语和书法等等” 陈晏秋补充道。除此之外,她还参与了各种演出,像学生自导自演的戏剧《仲夏夜之梦》以及中文戏剧《狄仁杰探案》,这让她不仅对戏剧有了新的认识,也引发了她的表演欲,拓展了表演相关的技能。戏剧不仅能让她展示自己,还能够让她与观众产生共鸣:“你可以通过表演来传递有价值的信息,或者帮助他人走出情绪的低谷。”
此外,陈晏秋还将自己对音乐和表演的热爱与慈善活动相结合,她曾用整整一个暑假的时间,在上海专门为农民工子女提供音乐课程的机构里工作。在此期间,她担任了助教和钢琴伴奏,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孩子们欣赏到音乐的美。这次经历让陈晏秋得以了解他人的生活,窥见了上海不同的一面:“这段经历对我来说真的很有意义,也让我真正感受到音乐的强大,它把我们紧紧连接在了一起。”
不设限,让事实说话
让陈晏秋最难忘的记忆就是在她十年级时,英语老师Joe McKee给予她的建议。当时她正在为IB选课感到一筹莫展,担心自己学不好英文A语言与文学。她向Joe McKee老师分享了自己的顾虑,然而Mckee老师却给出了非常简单的答复:不要限制自己,要勇于尝试让事实来证明你,换言之:如果你不尝试,你将永远无法发现自己的潜能。如今,她不仅惊讶于自己在英文学习中的收获,更惊讶于自己在经济学科中的所得。
近期,陈晏秋还作为高中校队的一员参加了经济挑战赛,在明辨思维类别中获得国际组第一名,并拿下团队奖第六名。她和团队从十一年级就开始为比赛做准备,先是参加了国内赛,随后进入国际赛。包校的团队在经济学老师宋尚鸿的指导下,研究历届比赛的题目,提升竞赛水平。
“如果一个人埋头学习,肯定不会像和朋友们一起比赛那么有趣。” 陈晏秋这样说道。通过团队赛的方式,陈晏秋在IB经济学科上的表现也有了明显进步,她在备赛过程中时常会提前数月接触到IB经济的课程内容。在比赛过程中,陈晏秋和队友们需要对现实社会事件或当下社会事件进行分析。由此,他们的演讲、提案和团队管理的技能都得到了锻炼。
“自从来到包校后,我逐渐开始体会和欣赏生活中各种美好的事物,比如美食、音乐和人。身边的朋友老师都支持我尝试新事物,并且经常给予正面的反馈,因此我会变得越来越自信。我认识到原来做自己是很重要的。”
——陈晏秋,十二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