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虹桥 | 初中部学生月刊

日期:2023-11-29
作者:包玉刚实验学校
观看人数: 0

 联课活动(CCA)是包校生活独特的一部分,也是全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初中部学生来说,包校鼓励学生在这校内拓展自己的兴趣领域,培养多种才华,从而为今后在某一领域地更深层次探索做好准备。而今年初中校区开设的联课活动中,包括四个新闻媒体类CCA:《学生月刊》、学生电视台、年刊和联课记者,吸引了越来越多对此充满兴趣和热情的学生。


《包校初中部学生月刊》自创办以来,如今已到第四个年头。秉着透过学生视角记录校园生活,用文字与照片分享和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初衷,它已然成为同学们了解校园咨询、追踪校园热点以及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

WechatIMG20.jpg


在每周的CCA上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完成选题、分工、进度追踪和集体校对等工作,或是由指导老师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而采访、写作、排版等都需要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这也对同学们的自我时间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尽管如此,“《学生月刊》CCA还是十分受欢迎的,想要加入的同学都要提交作品并通过遴选才可以” 指导老师曹宗悦介绍道。


70c8eb74d1f0aed1d2a244d99f3a7e73.jpg

编辑团队在CCA时进行选题讨论


《学生月刊》每期刊物都会包含几个固定版块:校内活动报道主要是追踪校园热点,而其话题切入角度则是由编辑团队经过集体商议共同决定的;教师采访旨在向同学们展现各科老师有趣、不同的一面,通常也是由编辑们商讨出最感兴趣、最想采访的老师;“种棵柚子树”则是学生投稿板块,由责编确定主题,鼓励同学们以诗歌、散文、摄影、绘画作品等各种形式投稿。对此,责任编辑孙爱彭解释道:”这个板块的初心是鼓励编辑团队外的其他包校同学也可以积极参与写作,勤于在生活中将思绪汇成文脉,跃然纸上。同时也是促进同学们与《学生月刊》建立更紧密的关联的一种方式。只要有心,人人都可参与月刊的制作。

WechatIMG21.jpg

主编王优然同学介绍道,《学生月刊》编辑团队主要分为文字编辑——负责采访、写报道、翻译、校对等,以及排版编辑——主要负责页面排版。在初稿完成后,全体成员都会参与校对“找茬”。而在这个过程中,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因为各项板块进度调整导致发刊时间的不确定性。对此,副主编石梓檬同学深有感触:“排版编辑们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排布所有成员完成的内容,而有时就会出现些‘小插曲’,例如采访时间不确定导致相关安排都被打乱,以至于排版时间不足等。好在经验丰富,每次都能‘化险为夷’,但针对这些问题,整个团队仍旧在努力探索更好的解决方法。”


9579bffb147bb653a34b4f34d63269c5.jpg


进入新学年,第一期《学生月刊》将其中一个版块聚焦于初中校园里的“新生”群体,他们可能来自于小学部,也可能是刚刚加入包校大家庭的新成员,但都对虹桥校园的一切充满好奇,同时也希望自己尽快融入这个集体,正因如此,编辑团队就校园生活方方面面的感受采访了各年级的几位同学。


以下内容截选自:《包校初中部学生月刊2023-2024学年九月、十月刊》


问:从小学进入初中,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六年级郭锦霖:最大的变化就是每节课的教室都不一样,课间只有五分钟,既要拿齐东西,又要赶到教室,甚至还要向老师问路。而且在这么紧迫的时间内,也不允许奔跑和快走。不过我很确定,再过几个星期我将熟悉每间教室,不用再每天找老师问路,也不用慌慌张张地跑过走廊。


六年级朱欢颜、汪子歆:初中和小学有太多不同,最重要的应该是加强了自我管理吧。第二个星期我的时间管理做的很不好,在考试和作业间穿梭,没给自己留时间,一切都是手忙脚乱的。后面开始调整,进行时间规划为自己空出时间享受每一天。这样的每一天规律,快乐也充实,希望我的三年能这样度过。


问:加入包校以来有何感受?


七年级诸葛韫玉:我觉得同学和老师们的帮助是很大的,比如同学们给我介绍在包校的行为准则和校规,带我熟悉教室,帮我解决一些使用电脑时的问题。老师们也会耐心解答学科上的疑问,从而让我可以完全吸收课堂上的知识,逐渐进步。


八年级吴雨霏:我觉得包校的课堂很热闹,同学们都各有所见,热衷于踊跃分享并讨论;每周的年级集会则通过会议形式直接向学生们转达重要消息,而且有各种评选活动来提高学生积极性。我特别喜欢学校礼堂的构造:里面的大屏幕、可旋转的聚光灯、环绕舞台的观众席能200度无死角观看表演,而台下的开放场地则为戏剧课学生在表演时提供了更多的表演空间,也让观者更加融入。


问:你对新学年、新环境,有什么期待和展望?


七年级王珑岳:首先我希望能完全地融入这个集体,和同学们相处融洽,同时多参与一些校内的有趣也有意义的活动,还要争取拿到好成绩,来个开门红。最后就是想和在原来学校一样,能有几个称为“发小”的朋友,因为我觉得这对于我适应新学校的生活也非常有帮助。


八年级吴子乐:来到包校之前我就充满期待:吃到好吃的饭,尽快建立一个社交圈,以及体验良好的教学软硬件,现在不仅都实现了,我还希望之后可以参与各类不同的联课活动,并在这个过程中学到更多知识,结交新朋友。


八年级吴雨霏:我给自己设立的新学期的目标是更好地融入课堂,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此外,因为英语人文课程有比较多生词,对我来说是不小的挑战,所以我还督促自己补充一些关于科学和人文的知识和词汇。我想纵使是小目标,一旦放长远并坚持去做,也将积微成著,带来深远的影响。


WechatIMG22889.jpg


除此之外,社区服务社团的同学们也不约而同地关注到了“开学季的社交难题”这一话题,并就此采访了初中心理咨询室的吴雪纯老师和李佼遥老师,通过情景来和大家分享如何处理开学的社交难题。


我是转学生,当我看到一群同学在聊天,我也想加入却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我该怎么办?


心理咨询老师:从新生的角度来看,不太适应新环境是非常正常的。你可以给自己一些时间,在这期间多倾听、多观察、多了解身边的环境,这也有助于之后更好地融入。如果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加入一大群人的团体交流,不妨先从与个人或几个人的对话一步步开始,例如在课间找机会问同学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请他们分享一些关于学校和其他有意思的信息。此外你也可以主动参与学校的一些社团和活动,从而结识到与你有共同兴趣的人,这样更容易融入集体。除此之外也不要忘记与其他新生取得联系,因为他们可能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你们可以互相理解和支持。适应环境需要时间,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保持积极的心态,多给自己一些机会去结识新朋友和适应新环境。


我们建议老生也可以思考这个问题:你可以如何帮助新生融入,让新加入这个社区的成员感受到我们的善意和友好?因为社交本就是一个双向的交流,作为一个社区中的成员,我们可以多注意身边的人,多给予关心。






学生作品展示


“于我而言,艺术不只是表达和抒发情感;是关乎传播一条讯息,而我希望能揭开环境问题的薄纱,例如海洋污染,动物偷猎和森林砍伐。”

——八年级石梓檬


WechatIMG22.jpg


《学生月刊》编辑团队:

主编:王优然

副主编:石梓檬

编辑: 臧奕辰、汪子歆、郭锦霖、张煦昕、冯一心、黄一缪、孙爱彭、朱欢颜、胡琳溪、黄天奕

排版:石传毅、李倍乐

指导老师:曹宗悦、柯诺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