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松江 | 一步一脚印 开启新阶段

日期:2024-01-23
作者:包玉刚实验学校
观看人数: 0

初入陌生校园,邂逅全新同伴,结交新面孔的教师,对于每位新生而言并非易事。憧憬、期待、兴奋,紧张这复杂的情感随着开学的临近会变得更加突出。在学期接近结束之际,来自虹桥校区刚升入松江校区的九年级学生和刚加入包校的新生,分享了他们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240123101808.jpg

每年八年级学生都会访问松江校区进行一日体验


作为包校的传统,每年从虹桥校区进入松江校区就读的学生以及家长,都有机会提前进入新校园参观,而松江的管理团队也会在学年期间多次走入虹桥校区,介绍松江校区的情况。 这些项目可以充分帮助8年级同学在进入新校区之前了解校园设施、课程内容,体验校园氛围。


对于新加入包校的学生,包校松江校区设计了“新生伙伴”计划等一系列活动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高中的学习与生活,期盼开启他们美好的高中时光。每年6月份的入学指导会是新生们能熟悉这个校园和同学、老师的好机会。大到课程学习的展望,小到宿舍物品的准备,都会在指导会上详细介绍。在这次近距离接触高中生活的活动上,学校还为每一位新进入包校的学生配备一名同宿舍楼或者同年级的老生小伙伴,让新生能得到更多同伴的支持和帮助。在两个月的暑假期间,老生小伙伴会通过线上线下的各种形式与新生建立联系,帮助他们了解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并解答疑惑。


2H0A7883.jpeg


2H0A0449.jpeg


因此,当新生来校报到时,学校的校园和师生已变得不再陌生。第一天上课的教室在哪里,从教学楼到食堂的最优路线是什么,如何能在下雨天不淋雨地回到宿舍楼,通过报到日当天的校园寻宝活动,新生们再一次近距离地了解了这个在未来几年他们生活的校园。


此外,包校也深知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们也需要转变和适应新的家校沟通方式。松江校区的家委会制作了一本内容详尽的家长手册,从家长们的角度,介绍之前新生家长的经历和体验,并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家长们熟悉学校的各种制度和安排。而家长的融合还包括各类社交活动,如新生微信家长群的建立、年级家委会代表的日常联系,以及各种参观和校园活动,全方位地帮助新生家长们尽快融入包校的大家庭。


对于学校各种贴心和周到的安排,无论是刚刚加入包校的新生还是从虹桥校区升入松江校区的同学们,都有着深切的体会。对于新生而言,课程选择多样,CCA的种类更是应接不暇,课堂气氛愉快,老师们友善而热情,一切都充满新鲜感。而对于初来乍到的九年级同学来说,松江校区的生活也等待他们去探索和挑战。


“从虹桥迈入松江后,感觉自己需要考虑的事情一下子变多了。作为一名高中生,相比于初中生的一大变化即需要位自己的将来做准备、进行规划了。”


“从虹桥来到松江,在心态上我感觉是压力更大了,且对自律的要求更高了,我们需要抓紧晚自习时间完成作业,并且需要面对更多的作业以及老师们更高的期待与要求。”


“晚自习之后回到宿舍和朋友打台球、玩游戏等活动,每天晚上都像同学聚会,这种大家在一起的氛围也很高效,对学习也有帮助。”


“我喜欢宿舍生活中的自我管理方面。我的时间由我自己管理,无论是休息还是虚席,都会对自己的时间有更好的理解和安排。”


节选自高中学生期刊《包子月侃》2023-2024学年九月刊


632A6982.jpg


目前就读于十年级的苏晓楠是今年刚刚转入包校的新同学。在她看来,包校所坚持的“全人教育”理念使得对学生的培养和评价不仅仅停留在学术层面,更是注重培养每个学生变得更加自信和自强。同时苏晓楠也坦言,曾经她也担心来到国际化的教育体系中会迷失自己的文化身份,但包校独特的教育理念已经对传承中国文化的坚持让她印象深刻,也成为她选择包校的重要原因。


来到包校后,苏晓楠在课程设置、学习氛围、课外活动、社交以及寄宿生活等各方面都感触颇深。起初因为不熟悉国际化课程,每门科都不尽相同的评估形式一度让她不知所措。然而让她惊喜的是,老生们都十分积极主动地向她提供帮助和解答疑惑,不仅让她更快地适应了高中的学术生活,更是在这个过程中拓展了社交圈子。


对于苏晓楠来说,不仅校园和同学是新的,寄宿生活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可能是考虑到老生们彼此已经比较熟悉,今年学校贴心地将我与其他两位新生分在了同一间宿舍里,从而让我更快地交到新朋友,与她们互帮互助、一同探索校园。”正如多位同学在新生回访座谈中提到的,这里包容、友好的寄宿氛围不仅让他们与老师和同学有更多的接触,在沟通中更快适应新学校的生活,同时还能够互相学习,借鉴彼此的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从而为大学生活做好准备。


从学术准备上,学校的学术部门也为新进入包校的学生制作了详细的课程手册和按学科分类的教学资料集,帮助他们能在开学前查漏补缺。开学后,不论是课程主任、年级组长、舍监还是学科老师或导师,都能给予新生全方位的学术和人文关怀,了解他们的适应情况。高中副校长臧娜表示:“学校管理层还会在一个多月后与新生座谈,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转学生活,进一步完善新生融合的工作。”


针对十年级转入包校的同学,学校专门开设了全球视野课程,据任课老师张千介绍,这门课旨在培养学生加深对全球话题地了解,学生需要选择一个主题并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研究和调查的能力,以及英文论文的写作能力,“可以说这门课是帮助十年级新生为适应IB课程的预备课。”


对此,苏晓楠表示:“我可以明显感觉到包校课堂中涵盖了更多的讨论等发散性思维的活动,课堂氛围更活跃轻松。例如在英文课上,练习记叙文的时候,老师会让每组都将故事线讨论完后列在纸上,随后组与组之间互换,按照列下的故事线去将文章段落补充完整。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我能够了解到其他同学的奇思异想、并与他们交换不同的想法,很是新奇和欢乐。


2H0A0539.jpeg


苏晓楠组的选题方向是“无糖背后的真相”,因为在他们看来无糖食品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见,包括学校茶吧提供的也都是无糖食品,但人们却不清楚为什么无糖食品中还能品尝出甜味。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他们分别采用了“初级研究“和“次级研究”的方式,通过发布问卷、采访其他国家的友人、自行进行具体实验、查询论文资料的等形式,来深入调查“无糖背后的真相”。


对于这种与传统课堂截然不同的学习过程,苏晓楠总结道: “对我而言,这门课程最大的挑战是最后的展示环节,因为我并不习惯站在一群人面将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论娓娓道来。但与此同时,最开心的就是在长达一个月的合作过程中, 深刻体会到了团体的力量与潜能,让我收获了一次十分精彩的小组合作体验。”


640.jpg

无糖小组成员:苏晓楠、王傲雪、陈音好、王睿彦、张佳豪


对于苏晓楠加入包校后的变化,妈妈也看在眼里,在她看来,苏晓楠不再像从前那样只是一味地聚焦于学习和成绩,而是视野有所开拓,更加关注自己身处的世界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也会在周末闲余时间与父母一起讨论一些感兴趣的话题。不仅如此,在包校友好氛围的感染下,她也变得更加善于发现并欣赏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对此苏晓楠解释道:“这归功于包校十分多样化的学生群体——大家不是单调地内卷学术成绩,而是都有各自擅长并热爱的领域,例如体育、艺术等。这一点也令我十分羡慕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