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包校虹桥校区正式推出了服务学习项目,这一全新的学习方式将体验式、项目化学习与社区服务深度融合,诠释了包校“今日兴学,为明日中国;今日兴教,为未来世界”的办学目标。
初中部的服务学习项目着眼于知行合一的学习经历,寻求学习目标和服务效果之间的平衡。项目围绕“生态、环保、融合、教育”四大核心理念进行规划与设计;学习过程分为调查、准备、行动、反思与展示五个阶段;服务内容涵盖为老服务、融合活动、社校共建、慈善公益及特色项目五大类别,服务对象包括老年人、儿童、病患、残障人士、濒危动物以及社区居民等。通过与社区的紧密合作,服务学习项目不仅培养了学生调查研究、项目设计、团队合作、展示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还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增强公民意识,并提升共情能力、明辨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早在2023年,虹桥校区就通过联课活动引入社区服务(Community Service),定期的社区服务活动为学生与社区的深度联结打下基础。服务学习项目的全面推出,标志着原本以服务为主的项目已升级为学习与服务深度融合的新型学习方式。今年上半学期,服务学习项目覆盖了七、八两个年级的全体学生,下半年则在六年级学生中全面展开;全年共设置了8个各具特色的项目,为学生创造了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其中,特色项目“关爱猩猩”和“博物馆志愿者”成为亮点活动。
在“关爱猩猩”项目中,学生们将目光聚焦于濒危动物——红猩猩的保护。通过前期的讲座、资料搜索、小组讨论、尝试为红猩猩制作玩具等活动,学生深入了解了红猩猩的习性、栖息地、健康需求、繁殖与保护等相关知识。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学生们以“猩猩代言人”的身份走进上海动物园,向游客宣传红猩猩的知识。学生们设计了精美的海报和传单,撰写了红猩猩馆的导览词,并策划丰富的互动游戏,以吸引游客注意。这些活动极大锻炼了学生们的策划、沟通、应变等综合能力。
服务学习之旅并未到此结束,学生们通过反思与展示,总结自己在服务学习之旅中的收获与不足,获得更全面的学习体验。为未来进一步的思考、探索与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反思环节中,八年级的王珺岳同学分享了小组在项目中的重要发现:针对不同人群,需要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和活动设计来吸引他们的参与。例如,大学生对导览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小朋友则更热衷于模仿表演,对问答环节的兴趣相对较低。此外,团队还注意到不同群体对奖品的偏好差异: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钥匙扣作为奖品,而学生们则更喜欢糖果。为了在活动初期就吸引参与者的注意力,其中一个团队特别设计了闪亮的绿色海报,这一巧妙的设计不仅成功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还使整个导览团队显得更加专业和准备充分。
这一服务学习项目促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为“代言人”的责任与意义,激发了他们对全球问题的关注,同时,也帮助他们将课堂学习到的知识付诸实践,真正落实知行合一。
经过一个多月准备,包校初中部学生带着他们精心准备的互动游戏、戏剧表演、趣味故事等来到上海儿童博物馆,带领博物馆的小游客进行了一次博物馆深度游。在前期准备过程中,为了了解如何3岁左右儿童沟通,孩子们听取了儿童博物馆专家的分享,并实地走访了附近幼儿园,与幼儿进行积极的互动。之后,他们又在老师的指导下,采购道具,排练短剧,设计游戏,满足幼儿深度游览博物馆的需求。
例如有一组同学为博物馆的草婴书屋编排了以电视剧人物朵拉为主角的表演,同时又设计了彩绘区域。当天,有一个小学生旅行团进入博物馆,大批小朋友涌入这个区域,原先四人组,不得不临时调整,变成一人控场,三人进行彩绘。学生们在反思中说到:“幸亏在准备时设置了管理秩序的同学,不然孩子们会让我们的彩绘区域变得无比拥挤,没有小组合作与灵活应变能力,最后也不会如此成功地让孩子们体验到他们设计的互动。”
丰富多样的服务内容与完善的学习机制相辅相成,为学生创造了宝贵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通过持续深入的推进,服务学习项目将为学生、学校与社区带来长远的收益,实现真正的共赢。 展望未来,作为包校全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服务学习项目将持续深化知行合一理念,融入胸怀天下,服务社会的精神内核,拓展更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在这种社区服务与学科学习相融合的创新模式下,将培养出更多兼具学术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未来栋梁,让学生真正成长为为明日中国贡献力量的世界公民。
*感谢初中服务研习协调员王瑜老师对本文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