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7年,包校升学与生涯指导办公室(UCO)便启动了“职引未来”职业发展项目,致力于为学生打造多元的校内职业探索平台。该项目通过定期举办“职业论坛”、“职业探索之旅”等系列特色活动,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职业启蒙体系。
升学与生涯指导办公室充分发挥包校优势,邀请到来自金融、科技、医疗、法律、媒体等领域的资深从业者担任演讲嘉宾。嘉宾阵容包括事业有成的包校家长、崭露头角的优秀校友,以及行业领军人物。他们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分享行业见解和职业发展经验,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行业,更为他们打开了探索职业世界的大门。
在刚结束的学年中,"职引未来"项目已带领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广告创意、癌症医学研究、自媒体运营、建筑设计等八个不同领域的职业图景。项目特别邀请到正在波士顿创业的2018届校友黄河与龚博雅,通过线上连线的方式与在校师生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深入交流。
2022年夏,黄河与龚博雅在美国联合创办了半源科技。该公司推出的核心产品Half Baked是一套完整的智能厨房解决方案,旨在解决日常烹饪中备菜与烹饪环节的各类痛点。通过整合最前沿的人工智能(AI)技术,他们的智能系统与各类烹饪小家电,如烤箱、电磁炉、料理机等深度融合,构建了一套创新的数字化烹饪流程。用户可以根据个人饮食偏好、营养需求及现有食材等多维度参数,生成个性化的每日食谱。
黄河是谁? 美国伍斯特理工计算机科学本科。具有8年研发经验,曾获得ISEF ACM美国计算机协会系统软件特别奖,多项黑客马拉松大奖获得者。拥有多年的智能IoT设备开发经验,曾参与研发吉利旗下美国Terrafugia飞行汽车项目与MyRide自动驾驶项目。 龚博雅是谁?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MPP在读,美国密歇根大学艺术与设计本科。UIUX,VI设计师,国际教育投资集团允知国际(Eureka International)创始人及2021年度全美华人“30岁以下青年精英”(AACYF Top 30 under 30)年度教育、消费者服务类获得者。
在长达两小时的分享会上,两位校友生动讲述了他们在包校的成长经历和创业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他们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为同学们描绘出一幅真实的科技创业图景。
当谈到创业团队的角色分工时,两位校友着重强调了产品经理的关键作用。他们指出,优秀的产品经理不仅需要具备跨学科的广博知识,更要善于问题拆解、团队协调,能够有效整合不同职能的成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他们特别提及了包校的优质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培养管理能力的绝佳平台:“通过创建和运营学生主导的社团,大家不仅能在实践中学习管理技巧,还能培养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创业的试验田与孵化器
黄河分享了一个颇具启发性的社团管理案例。在包校求学期间,他曾创办了名为"Fantastic News"的学生社团。起初,社团吸引了三十多名学生报名,反响热烈。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大多数成员都处于“摸鱼”状态。经过反思,黄河意识到问题出在自己身上,作为社长,他控制欲过强、事必躬亲。这次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必须学会适当放权,建立信任,合理分配任务,同时定期检查进度和成果,“如果领导者把所有工作都包揽了,其他成员自然就只能摸鱼了”。
2016年,黄河与龚博雅和同学一起成功开展了校园智能环境项目
聊到创业的起步,两位校友觉得在校园里就有很多有趣的机会:“包校不仅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创业‘孵化器’,更是将想法付诸实践的绝佳的‘试验田’”。黄河和龚博雅在包校就读期间曾合作搭建了“校园智能气象站”——模型设计、网站开发、实施落地,这是他们合作的第一个项目。
他们鼓励大家只要有了一些编程的基础,就可以试着做些小项目。例如,校园智氧阁的浇水系统就有值得提升的地方,“一浇水就像水帘洞,这边浇多了,那边又没浇到”。如果同学们能针对这个问题做个项目,在过程中一定能学到很多实用的知识,例如:Arduino的使用、怎么让服务器和检测仪“对话”等等。黄河笑称,在他现在所做的项目中,还会用到“校园智能气象站”项目中学习到的代码,“学弟学妹们,大家不妨从身边的小问题开始,说不定就能找到创业的灵感。”。
在最后的互动环节,当被问及“最想感谢的人”时,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曾经的老师。黄河特别感谢了他在六年级时的年级组长兼信息技术教师Mr. Graham Topp。他回忆道,Mr. Topp早早就发现了他在计算机方面的特长,不仅为他提供了大量拓展学习资料,更给予他充分的自由,让他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深入探索计算机世界的奥秘。在老师持续的鼓励与支持下,黄河逐渐建立起了自信。
龚博雅则谈到了虹桥校区的翁梅茜老师对自己的帮助。作为翁老师创办的科学漫谈杂志社的一员,龚博雅坦言这段经历对她影响深远。翁老师不仅点燃了她对科学探索的热情,还告诉她:“人生不必苛求完美,‘小满'才是最好的状态。当我们站在宇宙的高度俯瞰地球,所有的困难都显得如此渺小。”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让龚博雅学会了与自我和解,学会了自洽。 活动结束时,同学们仍意犹未尽,纷纷期待着“职引未来”项目在未来的活动中能带来更多惊喜与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