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传世|包玉刚故居的精神传承

日期:2025-07-25
作者:
观看人数: 0

在宁波市镇海区庄市街道钟包村,一座典型的江南传统民居静静矗立。这座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建筑,不仅是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更是一代"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的出生地和成长地。包玉刚故居以"履安堂"为中心,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历经1989年、2009年、2018年等多次修缮,如今已成为展示包玉刚先生传奇人生的重要场所。然而,比建筑本身更值得铭记的,是这座故居所承载的包氏家族精神与包玉刚先生的品格风范。


image.png


名臣之后

包玉刚的家族渊源可追溯至北宋名臣包拯。1984年,包玉刚在天一阁查阅《镇海横河堰包氏宗谱》时,惊喜地发现自己是包拯的第二十九代嫡孙。这一发现不仅连接了个人与历史的血脉,更彰显了包氏家族"廉直继祖风"的精神传承。


image.png

1985年,包玉刚及夫人与家人摄于宁波镇海镇锺包村旧居大门前。

包玉刚的先祖包奎祉(包拯二十一代孙)曾有一个彰显品格的故事。年轻时的包奎祉往返温州贩运丝绸养家,一次在天台投宿时,发现自己的青毡铺盖被误换成一个装有五千两汇票和二百两白银的锦缎铺盖。面对巨额钱财,他坚持等待失主多日,并在墙上留下认领信息。第二年,一位福建木材商找到了包奎祉,寻找失物。包奎祉将物品如数归还,并婉拒酬谢:"我留着数干两银子等您来取,难道还会拿这二百两?"这一诚信之举不仅为他赢得了商业伙伴,更为包氏家族树立了道德标杆。


image.png

包玉刚在宁波天一阁查阅家谱


包玉刚的父亲包兆龙(包拯二十八代嫡孙)同样继承了这种品格。从汉口的"包平和鞋帽庄"到香港的航运事业,包兆龙始终秉持正直经商的原则。1984年被追授太平绅士时,他"叶落归根,建设家乡,热爱祖国"的遗训已成为家族信条。包玉刚的母亲陈赛琴虽出身名门,却以贤淑节俭持家,常常周济穷苦人家。这种家风的耳濡目染,为包玉刚的品格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船王之路

包玉刚的的航运业传奇始于1955年那艘载重仅8000吨的二手燃煤船"金安号"。他以独特的"薄利长租"模式颠覆了航运业惯例。这种稳定、低风险的作风都与他年轻时在银行金融领域的工作经历息息相关,也成为其日后成功的秘诀。


image.png

包玉刚购置的第一艘轮船“金安”号


1980年6月,包玉刚通过激烈的收购竞争,从英资怡和洋行手中夺得了香港九龙仓有限公司的控股权,成为首位在股票市场中战胜英资大行的华人。事后包玉刚感慨道:“我总算为中国人争了口气。”1985年包玉刚又力挫新加坡—马来西亚财团,成为英资集团会德丰公司的主人。这两次成功的收购,引领了华资企业逐步取代英资企业统治香港的趋势,为日后香港的平稳回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厚德传世

包氏家族素以“廉直继祖风”,包玉刚的父亲包兆龙,素来秉性刚直,既善于经商,又乐善好施。父亲给他取名起然,字玉刚,希望他长大后能洁身自爱,刚直不阿,如白玉般清白。这种家风深深影响着包玉刚,使他在商业生涯中始终恪守信用,保持着严谨勤奋的工作作风。


image.png

故居内矗立的包兆龙先生铜像


包玉刚的节俭美德同样源自家庭熏陶。母亲陈赛琴知书达理,从小教导子女"俭朴是立身之道"的道理,要求爱惜粮食,吃饭时绝不允许把饭粒掉在地上,桌上的饭粒都要拾起来吃掉。但她虽然自己节俭,却常常拿一升升的大米去周济穷苦人家。

包玉刚继承了母亲的美德,该花钱时慷慨解囊,该节俭时绝不奢侈。他的生活作风处处体现着这种品格——不沾烟酒,宴会上常以矿泉水代酒;不求山珍海味,独爱宁波家常菜;衣着简朴,虽然衣柜里放着几件朋友和女儿买的新浴袍,他仍觉得还是旧袍轻便舒服,尽管已经补了又补。


image.png

包玉刚使用过的浴巾和游泳毛巾衣


这种节俭作风也延续到对子女的教育上:四个女儿的衣服都是夫人黄秀英亲手缝制,而且是大的穿后留给小的,四个女儿轮着穿。包陪庆回忆父亲的教育方式时说:"我小时候看到同学有双亮晶晶的粉色鞋子,也想要。父亲就问:'你有几双脚?只有一双脚,多一双鞋子搁着有什么用?'他一直这样教导我们。"这种朴实的价值观也延续到第三代。包文骏出差时都会坚持选择经济舱。正是这些生活细节中自然流露的"做人家"本色,让这位掌控庞大商业帝国的船王赢得了"平民船王"的美誉。


故居新生

自1984年包玉刚首次回乡后,其故居经历了系统性保护与展示升级。1991年作为纪念馆开放,2006年入选宁波十大名人故居,2017年升格为省级文保单位。


image.png

故居正厅“履安堂”


如今的故居不仅保存了硬山顶砖木结构的建筑风貌,更作为文化符号象征着海外宁波帮爱国爱乡的精神图腾。站在"履安堂"前,仿佛能听见包玉刚对女儿们的教诲:"在这个世界上,男也好,女也好,都要学会用自己的双脚站立,一辈子不要靠父母和家庭背景,不要依赖丈夫和别人。要做到这点,你必须多读书,努力学习和积累知识,好独立谋生。"这句朴素的话语,恰是这座故居留给后人最宝贵的精神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