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十二年的时光勋章|包校战锤社的筑梦之路

日期:2025-09-15
作者:包玉刚实验学校
观看人数: 0

梦想成真



社团的诞生与成长



视频摄于2024-25学年,由松江校区Pao TV社团制作


        在松江校区的图书馆里,一本本书籍静静陈列,他们见证了代代学子的阅读与成长,承载着无尽的智慧与灵感。杂志柜上,一本有些发旧的蓝黑色杂志,微微翘起书角。轻轻掀开这本厚重的册子,泛黄的纸页间,时光的碎片突然翻涌而起,这本杂志用于记录当时的包校战锤社团活动并介绍战锤(Warhammer)系列游戏。它是一款设定在遥远未来的,科幻桌面类型战棋游戏,玩家需要涂装自己的微缩模型棋子并在桌面上使用这些棋子进行策略对战,而战锤社团和这本古老的杂志,有着近乎传奇的起源。


        六年级升七年级的那个暑假,郑暠天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套名为《战锤40K》(Warhammer 40K)的英国桌面微缩模型战棋游戏。他很快为此着迷,并萌生了一个想法:为何不在学校创办一个战锤社团,让更多同学体验这种融合创作、对抗、协作与策略的乐趣?于是,他鼓起勇气向学校提交了一份申请,希望将战锤纳入课外活动(CCA)的选项。


战锤社团成立初合照.jpg

战锤社团成立初合照


        开学前夕,初中校区采纳了郑暠天的提议,批准成立战锤社团,并安排了资深玩家Mr.Yarroll老师担任指导教师,还拨出专项经费购置教具。CCA课程开设仅第二年,就吸引了40多名学生参与,同时开设了涂装课程与对战课程。


CCA Fair社员与Ms. Sharpy的合照.jpg

战锤社成员与曹宗悦老师参加初中校区CCA Fair


        在高中校区持续的大力支持下,战锤社团的影响力不断提升,社员们的成长轨迹令人欣喜。从校内艺术展的精彩展示,到走出校门参加官方比赛,再到成功举办上海市首届国际学校战锤联赛并勇夺冠军,每一步都见证着他们的进步。经过几年的历练,每位成员都在社团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社长郑暠天在统筹社团运营中培养了卓越的领导力,从制定年度计划到课程准备都游刃有余;杨奕涵的视频剪辑才能让社团宣传更具创意;方子仁对涂装艺术的执着钻研展现了精益求精的态度;薛仁昱在战术创新上的热情为团队注入了活力。同学们在合作中互相促进,不仅收获了自信从容的心态,更培养了难能可贵的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


        “你们在校园与社区的每一次真诚付出,都将沉淀为成长的印记。这些印记的深浅,折射着你们投入的热忱与坚持;无论身处哪个校区、哪个年级,时间终会证明:所有真挚的投入,都将成为成长路上最珍贵的见证。”


——— 高中部校长林一乔

战锤社团模型涂装活动.jpg

战锤社团模型涂装活动

战锤社与其他学校比赛合照.jpg

战锤社与外校比赛合影

战锤社团Art Show展出.jpg

战锤社团艺术展出


超越校园



比赛、展览与传承


        八年级时,战锤社团的同学们在高中部图书馆偶然发现了一本2012年的蓝黑色杂志《Black Ork》,记录了学长周星龙和杨易等人创办的首个战锤社团的故事。尽管两个战锤社团相隔十二年,那些文字和照片却让他们深感共鸣,相同的热爱让他们和学长们息息相通,也让他们分外珍惜战锤带给包校学子的缘分。正如郑暠天所描述的:“我们感到有一种使命感在召唤。这不光是对同一爱好的热爱让我们产生共鸣,还是对包校传承精神衷心的感慨。我们要像学长们一样,记录下俱乐部的成长,在包校留下属于我们自己的足迹。” 


2012年一代战锤社成员杂志合照.png

2012年第一代战锤社团制作的《Black Ork》杂志


        受此启发,他们决定续写这段历史,在包校留下属于自己的足迹。于是,他们历时半年完成了《Black Ork 2》,并捐赠给学校图书馆。此外,他们还与Pao TV社团合作社团在社长夏一帆、饶钦石、华堃霖和主持人云朵的鼎力支持下拍摄了纪录片《包校战锤十二年》,以崭新的方式记录并传播这个故事,鼓励包校学子们创新、探索、传承。



战锤社团拍摄Black Ork杂志素材.jpg

战锤社团拍摄Black Ork杂志素材


第一代Black Ork封面.png

战锤社团《Black Ork》杂志第二季


        "当我得知包校的学弟学妹们又组建了一个Warhammer社团时,第一反应是惊讶,惊讶于这奇妙的缘分。尤其是听说学弟是在图书馆找到了我们当时做的那本杂志,才知道原来10年前就有这样一个社团。虽不算是直接传承,但能够在不同时间里有共同的爱好,这一点已经足够令我感到惊喜了。"

——初代战锤社成员杨易,2018届毕业生


Joshua与Tom Zhou两代社长对局.jpg

郑暠天与2018届学长周星龙两代社长对局


*感谢十年级郑暠天及战锤社团对本文作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