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进包校|探寻宇宙起源与命运的深邃奥秘

日期:2025-10-20
作者:包玉刚实验学校
观看人数: 0

10月15日,诺贝尔奖得主Brian P. Schmidt教授到访包校高中部,为十一、十二年级学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宇宙——从诞生到终结》的专题讲座。礼堂内座无虚席,同学们充满好奇、凝神聆听关于宇宙起源与命运的深邃奥秘。


Brian P. Schmidt教授因通过观测遥远的Ia型超新星发现宇宙加速膨胀,与Saul Perlmutter和Adam G. Riess共同荣获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还荣获了2006年邵逸夫天文学奖。施密特教授出生于美国蒙大拿州,童年在阿拉斯加度过,后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继而前往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开展开创性研究。现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斯特罗姆洛山天文台与天文学及天体物理学研究院天体物理学家,并于2016至2024年期间担任该校校长。


    


Brian P. Schmidt教授在讲座中概述了宇宙从大爆炸至今的演化史,并解释了关键的科学发现。他描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在宇宙诞生约38万年时发出的光,其波纹保留了早期的声波模式。接着他从哈勃发现宇宙膨胀的历程讲起,追溯到用 Ia 型超新星作为“标准烛光”进行的现代距离测量。施密特解释说,他和团队对超新星的研究显示,远处的爆炸体退行得比预期更快,这意味着宇宙膨胀在加速,驱动这种加速的正是“暗能量”(现被认为约占宇宙的 70%)。他指出,许多现在普及于手机中的技术——比如广泛应用于航天任务(如用于探测木星的“伽利略号”探测器)的CMOS相机传感器、触摸屏、Wi‑Fi 以及基于精密原子钟的 GPS——都起源于天体物理学与太空项目。他强调,天文学是一个数据驱动的开放领域,充满待解之谜,而由好奇心驱动的基础研究往往能为日常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讲座在学生的问答中被推向高潮。同学们的提问由宇宙有无尽头、星系的遥远未来,至视界之外的反物质猜想;由现代物理学探索宇宙起源的边界,乃至量子引力及空间膨胀的本质等深层领域,层层推进,展现了包校学子广阔而具有深度的视野。


    DSC03349.jpg


对话随后延伸至科研生涯与前沿突破。同学们既请教了关于创造力、坚持与机遇的洞见,也与教授探讨了近期重大发现——从早期黑洞、引力波天文学,到可探测系外行星生命信号的30米级望远镜。问答之间,充满了热烈的探索精神。


微信图片_2025-10-20_164926_03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