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以包玉刚先生的座右铭共勉:持恒健身,勤俭建业,但更要保持好奇,忠于本心。因为未来的世界,需要的不是完美的机器,而是有温度、有梦想的你们。
——包文骏
常务副理事长
11月10日是包玉刚先生的诞辰,也是包校的创办人日。为了重温包玉刚先生辉煌的一生及其深厚的爱国情怀,学习并缅怀他的精神,包校三校区举办了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
虹桥校区化作欢乐的海洋,1900余名师生、校友、家长与亲友们欢聚一堂。从活力四射的体育竞技到创意纷呈的文化工坊,从巧手匠心的手工创作到探索未来的科创体验,大家在深度参与中,将持恒健身,勤俭建业”的箴言内化于心,让每一位参与者在亲身体验中深化了对包校精神的认同,也感受到大家庭浓浓的归属感与凝聚力。
徐永初总校长在活动现场接受采访时表示:“创办人日活动是我们学校办学理念与育人途径的集中体现。这一天,我们把“仁义平”的核心价值观真正活了起来,让它不是贴在墙上,而是践行在行动中。看到这么多家庭成员、学生和员工欢聚在一起,我的心情是喜悦与激动,每个不一样的个体都融入团队,也正是因为我们包校人对教育的理解是一致的,这种基因和血脉让我们成为一个有连接的、鲜活的社区。”
滑动查看更多活动照片
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所有幕后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对此,初中校长王赫特别向虹桥校区家委会表达了诚挚谢意:“感谢家委会的全力支持与无私奉献。家委会与学校团队紧密协作,精心设计活动环节,并积极动员家长参与支持,为活动增添了许多精彩。这份深厚情谊既体现了家长对学校的认可与热爱,也让我们共同见证了社区共建的温暖力量。”



包玉刚先生生平事迹及故居展
包玉刚先生出生于宁波市镇海区庄市街道钟包村,在这里,有一座典型的江南传统民居静静矗立。这座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包玉刚故居,以"履安堂"为中心,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历经多次修缮,如今已成为展示包玉刚先生传奇人生的重要场所。然而,比建筑本身更值得铭记的,是这座故居所承载的包氏家族精神与包玉刚先生的品格风范。



包玉刚故居
为此,在创办人日当天,包校邀请到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生导师朱宇晖教授来到松江和虹桥校区,为师生们讲述包玉刚故居的建筑风格,并深入解读中外古建筑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与相互影响。



与此同时,松江校区图书馆还特别开展了有关包玉刚先生的知识问答活动,通过十个问题回顾了他作为“世界船王”的成就、“持恒健身、勤俭建业”的座右铭,以及捐建宁波大学、上海交大图书馆等善举。同学们积极参与,在互动中加深了对学校精神传承的理解。
当天下午,小学校区也利用联课活动时间举办了学院庆祝活动。作为创办人日活动筹备委员会的组长,王戈老师介绍说,本周小学各年级围绕包玉刚先生的精神内核进行了深入探究:从包玉刚先生的生平和座右铭,到包校创办人办学的精神,到学校的价值观及当下践行包先生精神的意义,各年级在道法、社会情感以及班会课课堂分享了各自的学习成果以及对自己日常行动的影响。





一年级手工制作体现“勤俭建业”;二年级接力跑诠释“持恒健身”;三年级诗歌朗诵与拼字比赛;四年级跳绳比赛,锻炼意志与体魄;五年级围绕可持续性进行辩论。
活动旨在秉承创始初心,通过回顾办学历史与愿景,强化师生对学校的认同与归属感,并激励师生共同进步,以此守护学校的核心价值与传统,同时鼓励全体成员进行反思与感恩,从而弘扬“持恒健身、勤俭建业”的创办人精神。
滑动查看更多学生作品
常务校长孔羿纬在活动中表示,创办人日对包校而言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整个学校大家庭得以欢聚,既追溯创校者的初心,也深切感受社群的凝聚力。在虹桥校区的活动上,他遇到了来自小学、初中和高中的众多家长:“这正是包校独特魅力的体现——在这个充满期待的日子里,大家如家人般团聚,共同创造着美好的集体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