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包校高中部连续两届参与的市级“民优计划”项目双双迎来新进展:数学组顺利完成结项评审,交出圆满答卷;语文组则成功举行中期汇报,展现扎实的阶段性成果。两个项目齐头并进,充分彰显了包校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科教学创新方面的卓越成效。

徐永初总校长对两个项目团队给予了高度评价:“我们最看重的一是‘青年优秀教师团队发展计划项目’是以团队发展引领个人成长为核心理念,二是从立项申报、接受评审、通过实施、有效推进到中期与终期的评估这一完整过程,无疑是很好的教师团队‘研究共同体’成长模式。将立题项目研究作为着力点,通过教研机制、子课题研究、跨年级组合作等方式,项目组老师在专家导师的指导下慧聚赋能,共研共进,促进了教师从‘实践者’向‘研究者’、‘合作者’乃至‘创新者’的角色转变,实现了‘个体特色’与‘团队提升’的协同发展,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有效发展教师专业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校本研修之路。”
数学建模项目圆满结项,成果丰硕获专家赞誉

11月10日下午,上海市第四期民办中小学中青年优秀教师团队发展计划“基于学生数学建模与探究能力培养的优秀青年教师团队建设”项目结项进校考核会议,在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松江校区圆满举行。市教委民办处特邀专家及学校领导、项目团队成员共同参会,见证项目成果。

本次会议以成果汇报、课堂展示、专家点评的形式展开。高中副校长臧娜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高中的课程架构与高素质师资优势,强调学校对数学建模教学研究的全方位支持,为项目推进筑牢根基。

项目领衔人李应凯代表团队作结项汇报,详解“任务驱动、全员深耕、特色专攻”的合作机制,重点展示团队独创的“五步法”数学建模教学体系及合著出版的《A Guide to Math Modeling Teaching: Theory, Methods, and Selected Student Works》专著成果。




团队成员杨建平、乙晓明、沈逸凡、刘红均围绕项目推进情况发言,分别从选题指导、竞赛辅导、课程建设等不同维度,分享个人研究心得与实践案例,全面展现了团队“人人有专攻,合力促发展”的建设成效。
汇报结束后,张哲老师带来《基于数学建模活动的学生文本评价研究》演示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直观呈现建模教学成果,获得专家认可。


专家组在点评中高度肯定了团队扎实的教研水平,明确指出团队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出版书籍的实践,充分彰显了团队的研究能力与成果转化能力。同时,专家也对项目未来发展提出殷切期望,建议团队后续深化“课堂、课程、课题”三课联动机制,进一步扩大成果辐射范围,带动更多学校参与,共同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


教育戏剧项目中期评审,展现语文教学创新成果

11月12日下午,上海市民办中小学中青年优秀教师团队发展计划第五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育戏剧实践研究”项目中期评审进校考核会议,在包玉刚实验学校松江校区教研中心顺利召开。市教委特邀专家、学校领导及项目团队全体成员齐聚一堂,共同检视项目中期成果,探讨后续发展方向。
本次会议议程紧凑、内容充实,涵盖校长致辞、团队汇报、成员发言、课堂展示及专家点评等多个环节。徐永初总校长在开场致辞中,对专家组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包校的历史、课程特色以及在教师发展方面的持续投入,为项目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项目领衔人陈似岚老师代表团队作中期汇报。她重点介绍了团队在课程开发、教学实践与课题研究方面的探索,用丰富的案例和数据,梳理了项目启动以来的研究进展与阶段性成果,生动展现了团队成员协同攻关、专业共进的合作机制。





随后,团队成员乐颖昱、岳如音、陆秀、丁雨秋、熊德勇等老师依次发言,围绕各自的研究方向,分享了在教师培训、教育剧场指导、多样化教学设计、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的实践心得与典型案例,充分体现了团队“人人有课题、个个有专长”的建设理念。
在课堂展示环节,赵丹老师执教《哦,香雪》一课,以“定镜”为核心策略,引导学生通过生动的肢体形态和内心独白,捕捉文本细节,加深对人物与时代的理解,赢得了与会专家的认可,展现了项目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地。


专家组在点评环节对项目团队的中期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团队研究目标明确且务实、推进扎实,形成了丰富的案例。同时,专家们也提出了宝贵建议,希望团队进一步强化研究框架的系统性,深化成果提炼与辐射,带动更多教师参与教学创新,共同推动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



依托上海市教委“民优计划”平台,包校高中部不仅锻造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更助力学生在学术与竞赛中屡创佳绩,其中四名学子成功考入牛津大学数学系。两个项目团队纷纷表示将继续秉持“以研促教、以教促学”的理念,积极落实专家建议,持续优化团队建设机制,深化校际交流合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持续发力。
*感谢高中数学组和语文组对本文作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