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校师生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今天的大时代给每一个青年许多机会

日期:2025-10-21
作者:包玉刚实验学校
观看人数: 0


今日,包校虹桥校区和松江校区师生分别在集会上缅怀于10月18日逝世的二十世纪物理学伟大奠基者之一——杨振宁先生。这位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以103岁高龄走完了他非凡的一生。


微信图片_2025-10-21_090538_580.jpg

虹桥校区初中部师生在集会中缅怀杨振宁先生


在庄严的追思仪式上,高中校区学生代表以“传承科学精神,铭记先生风范”为主题发言。演讲中,同学们重温了杨振宁先生在理论物理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同学们钦佩杨先生不仅以卓越的学术成就“照亮了人类认知的边界”,更以“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的赤子情怀深深感动着年轻一代。


微信图片_2025-10-21_090541_064.jpg

松江校区高中部师生在集会中缅怀杨振宁先生


在追思仪式尾声,学生代表呼吁全体同学继承先生遗志,永葆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永怀对家国的热爱与责任。如今,先生虽已远去,但他留下的科学遗产与精神财富,将如不灭星火,继续照亮包校学子的成长之路。


微信图片_2025-10-21_090542_647.jpg

左起:时任中学部校长Tony Jaccaci,杨振汉先生,常务副理事长包文骏先生,理事长包陪庆教授,杨振宁教授,翁帆女士,副理事长谭茀芸女士


包校与杨先生渊源深厚。2012年,时值包校五周年校庆,九十岁高龄的杨先生亲临松江校区,参加了 “杨振宁教学楼”的命名仪式, 并在包校五周年校庆的活动中,发表了题为《今天的大时代给每一个青年许多机会》的演讲。自此,松江校区也成为唯一一个拥有以杨振宁先生命名教学楼的高中校区,先生之名与精神深深融入包校的校园文化,持续激励着一代代包校学子勇于探索、志存高远。


微信图片_2025-10-21_090544_193.jpg
微信图片_2025-10-21_090545_732.jpg


为了缅怀杨振宁先生,特此分享其2012年在包校五周年庆典上的演讲全文。


今天的大时代给每一个青年许多机会

微信图片_2025-10-21_090547_313.jpg

包理事长、各位贵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我非常高兴今天参加包玉刚实验学校的校庆。我跟大家略微讲一下我自己的经验。


我是1933-1937在当时北平的一个教会学校,叫崇德中学,念了初一到初四共四年。那是一个很小的学校,有一个所谓图书馆其实就是一间屋子。我常常到那个屋子里去浏览。就是在那个小屋子里,我看见了这本书。是James写的,叫做《The Mysterious Universe》。当时我看不懂英文,当时那本书翻译成中文本,叫做《神秘的宇宙》。这个书所描述的,是用通俗的语言,介绍20世纪头三十年物理学的三个大革命,就是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当时我当然不懂这书里面所讲三大革命的意义,但是我对物理学这个神秘的,而且有很大威力的学问发生了兴趣。


微信图片_2025-10-21_090548_982.jpg

杨振宁先生在包校五周年校庆致辞


后来抗战了,我在昆明念大学时就进了物理系。今天想起来我非常幸运,我当时对这个发生兴趣,是给我找到一条道路,以后我一生所做的研究工作都是在这个领域里。我一直觉得我很幸运,看到这本书,给了我机会。我在西南联大念书时,西南联大的课程非常好,我学到很多的物理学,我对物理学的精神有了一些认识,对物理学里非常重要的人物有非常大的兴趣与崇敬。


其中第一位是Albert Einstein(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在26岁1905年时,是一个不知名的瑞士专利局的小职员,他在那一年写了三篇非常重要的文章,开启了20世纪物理的大门。另外一位我非常佩服的是P.A.M. Dirac, Dirac(狄拉克)是英国人,他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天才,他的想法跟别人很不一样。我曾经说,Dirac的文章你看了之后,感受就觉得像是“秋水文章不染尘”,他的文章你一口气读下去,就只能赞叹,不知道他是怎么想出来的。他的思维非常清楚,有他的逻辑。我非常敬佩的第三位是Enrico Fermi(费米),后来我到芝加哥大学念书,就是他的学生。大家也许晓得,他是世界第一位领导人类可以运用核能。大家知道人类从上古学会用火,就知道“能”的重要性。可是一直到Enrico Fermi以前,所有的这些能都是各种不同的化学变化。到了1942年,在Enrico Fermi领导之下,大家才知道还有一个更强大的、更威力大的,大几万倍的能,这就是核能。而这个核能由人类第一次释放出来,能够运用,就是1942年12月以后,Enrico Fermi领导的第一个原子堆。大家如果到芝加哥大学参观,我建议你们到芝加哥大学有一个地方,就是当初那个核反应堆所在地方,当然现在这个反应堆已经拆掉的了,代替的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建筑,是英国大雕塑师Henry Moore的建筑。我建议大家如果去芝加哥大学,一定去瞻仰一下这个有名的建筑,回想一下Enrico Fermi对人类的巨大的贡献。


我是1949年做博士后到的普林斯顿,那个时候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已经退休了。我跟他有过几次交往,不过很少。因为我们年轻人非常崇敬他,不愿意去打扰他。可是我知道他不会开汽车,所以他每天走到他的办公室去,然后下午又走回家。我知道他在什么时候能走到什么地方,所以有一天我就带了我的老大,就是我的大儿子杨光诺到那里去碰到爱因斯坦,照了这张照片。


微信图片_2025-10-21_090550_865.jpg


我回想一下我们这一代人继承了这些物理学家所开辟的新方向,所发展出的新领域。可以说,二十世纪初的物理学、物理学家给了我们这一辈的人特别新的机会,我们抓住了这些机会,所以有了一些成就。我的经验之谈是这样:同学们,今天人类的生产力(GDP)有了空前的发展,国际关系变得非常错综复杂,社会结构也非常错综复杂。在这个情形之下,各位同学应该认识到,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大时代,是一个复杂的时代,是一个全球经济大发展的时代,是一个有更多机会给每一个青年的时代。前些时候我给大家写了这么一句话,“今天的大时代给每一个青年许多机会!” 我希望各位年轻的同学能够抓住这些机会,创建你们自己的美好未来!